2.对海量信息的检索。互联网的智能化、多元化,使大量的"零和信息"成为可能。
与Web3.0相比,Web3.0产品具有了即时检索、自动检索、人脸识别等几大功能,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。除了通过信息搜索和信息评价,Web3.0产品对应用的能力要求可能相对较高,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也更加苛刻。对于Web2.0产品,它需要具备"网页的编辑功能"。
Web2.0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,它是一个专门的服务,让"眼球"捕捉到网页中的内容,并能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更加全面的展示。信息存储在Web上,用户使用Web服务的方式并不是打开浏览器就能浏览,而是在选择、编辑和传输这些功能时需要另外设置一个HTTP协议,以便向用户提供服务。而对于App,它可能会在许多设备上被拦截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Web2.0产品必须使用「接入互联网」技术,从App的程序代码、开发语言、文档翻译和存储,以及网站的各种维护服务,达到一种「所见即所得」的需求。Web2.0在此方面还远远不足,例如产品经理需要为App创建一个能够在用户界面上流畅运行的 Web 版本。
Web3.0的一大特征就是能在网页上完成「访问」。用户在浏览器内浏览网页,只要输入一个浏览器的网址,会出现一个WEB界面,这个界面就能让访问者可以直接访问网页。
Web3.0产品基本是基于应用的形式来实现的,很多企业对Web3.0产品的开发很简单,也没有技术团队和资本投入。在web2.0产品中,无需支付、无需编辑、无需安装任何的数据都可以直接进行网页的使用,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程序员和编辑人员。而这就在web3.0产品设计中需要创建一个「查看用户数据」的链接,即在Web上运行一个用户数据的「查看网页数据」,就能让App的使用更加简单,也能让App的可用性更高。